俗語說:「秦嶺山脈一條線,南吃大米北吃面」。眾所周知,因為南北飲食文化的差異,南方人更喜歡吃大米,而北方人則是對面食特別的鐘愛。對于一個北方人來說,一日三餐都離不開面食。早餐起來吃油條、包子,中午吃面條、饅頭,晚上喝面湯、疙瘩湯等等。然而,作為一個山東人,平時最常吃的面食就是饅頭了。
饅頭是由面粉發酵蒸制而成的一種面食,口感細膩,松軟香甜,越嚼越香。隨著南北飲食文化的交融,現在很多南方人也喜歡吃饅頭了。但是,很多人因為不會發面,不會揉饅頭,所以一直都買著吃。其實,饅頭還是自己做得更好吃!并且,自己在家做既簡單衛生又實惠!下面,廚娘就把發面和揉饅頭的方法和技巧分享給大家!
發面技巧和方法:
1.取一個盆,加入500克面粉,加入3克酵母粉,用30度左右的溫水和面,邊加水邊攪拌,攪拌成面絮后,下手揉成光滑的面團,蓋上保鮮膜,放到溫暖的地方,發酵至兩倍大。
2.如果想要蒸出的饅頭更白更香,可以用溫牛奶和面,如果想面粉發酵更快,除了加酵母粉以外,還可以在面粉內加一個雞蛋,也可以少加一點白糖。
【蒸饅頭】
準備食材:面粉、酵母、牛奶、白糖、雞蛋。
具體做法:
第一步:案板上撒一些干面粉,將發好的面取出,放到案板上,揉一下給面排氣,揉面是個力氣活,如果想要蒸出來的饅頭吃起來更有嚼勁,就要多揉一會兒。
第二步:面揉好以后,搓成長條,揪成大小均勻的面劑,很多人在揪好面劑以后就直接將面劑團圓,整成饅頭胚,其實這樣做是錯誤的,正確做法是應該將每一個小面劑都揉一下,醒發10分鐘,然后再搓成饅頭胚。
第三步:很多人不會揉饅頭,其實揉饅頭很簡單,取一塊面劑,用右手手掌心,按壓面劑,左手手掌搓面劑,邊按壓邊搓,邊蘸一下面粉,將面劑團圓,底部形成漩渦狀后,將饅頭胚豎起來,整一下型,饅頭就揉好了。
第四步:鍋內加水,燒至溫熱,在饅頭胚下面墊一張玉米葉,將饅頭胚擺入鍋中,每個饅頭胚以及饅頭胚和鍋壁之間,都要留一定的空隙,蓋上鍋蓋,醒發10分鐘后,開大火蒸,上蒸汽后,再蒸20分鐘,關火,再燜2分鐘,即可出鍋。
烹飪小貼士:
蒸饅頭和包子,「三次醒發」要學會,否則出鍋后死皮、塌陷又難吃!不管蒸饅頭還是蒸包子,要想蒸出來的饅頭和包子香軟蓬松不塌陷,「三次醒發」非常重要!
第一次醒發:發面時,要讓面團發酵至2倍大才可以。
第二次醒發:揉好面劑后,在揉饅頭之前,要讓每一個小面劑都醒發一會。
第三次醒發:饅頭上鍋后,不要直接開火蒸,要醒發一會兒,才可以開火蒸。
注意:醒發的時間根據面團發酵程度和季節來定,如果面團發酵程度較高,醒發時間就可以短一點,如果是冬季,氣溫較低的話,醒發時間就要長一點。